试题与答案

试分析食品造型中物料美的三个主要方面,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

题型:问答题

题目:

试分析食品造型中物料美的三个主要方面,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623/427b30d98bdc16f8193cebcb2bd24eb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解析:[考点] 上诉期限 根据《刑诉解释》第242条的规定,对附带民事判决或者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应当按照刑事部分的上诉、抗诉期限确定。如果原审附带民事部分是另行审判的,上诉期限应当按照民...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当间谍的小孩

[法]都德

  他叫斯特纳,巴黎人,十二岁。

  父亲老斯特纳以前是海军士兵,现在管理着小公园。带折凳的老婆婆、贫穷的母亲都认识他,敬重他。他粗硬的胡子下面,隐藏着温和的微笑,若想看见这微笑,只需问:“您的儿子好吗?”

  城市被普鲁士人围困,不上学了,小斯特纳从早到晚在外边逛荡。在水塔广场的赌博场,一个大个子男孩每次都下很大的注,跑起来时,钱币在他裤袋里叮当作响,这让小斯特纳羡慕不已。一天,大个子要他跟着一起去把报纸卖给普鲁士人,说一趟可以赚三十法郎,小斯特纳十分气愤地拒绝了。可他吃不下,睡不好,梦里,他看见闪闪发亮的钱币飞来飞去。第四天,他上钩了。

  他们把报纸藏在罩衫下,扛着布袋,假装去捡马铃薯,骗过哨兵,出了城。

  一路上,只看见变为军营的工厂,无人守卫的路障,缺了口、不冒烟的高烟囱。每隔一段距离站着一名哨兵。大个子熟悉路,从田野穿过,避开岗哨。但是,当他们走到一个义勇兵的大哨所时,却没法避开,大个子怎么编故事士兵也不让他们通过。小斯特纳又害怕,又羞耻,浑身哆嗦。一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老中士说:“进来暖暖身子,这小鬼冻得快要结冰了!”哨所里,几个士兵蜷缩在微弱的火苗旁,用刺刀尖穿着硬饼干在火上烤。老中士喜洋洋地宣布:“今晚有仗打了……截获了普鲁士人的情报……布尔歇能夺回来了!”欢呼声里,他们逃了。

  翻过壕沟,平原的尽头有一道满是枪眼的白墙。他们每走一步都停一下,假装捡马铃薯。“我们回去吧……别去了。”小斯特纳一个劲地说。大个子耸耸肩膀,继续向前。

  普鲁士人这边的防弹掩体中,士兵在旺火堆上烧汤,白菜、肥肉散发出香气。两个小孩拿出报纸,交给他们。一个年长的普鲁士军官盯着小斯特纳,慈爱又饱含责备,仿佛说:“我宁愿死,也不愿看到我的儿子这样。”小斯特纳感觉到有一只手压在他的胸口,不让心脏跳动。

  突然,他听见大个子正压低嗓门把义勇军进攻的情报透露出来。小斯特纳气愤起来:“大个子,不要说……”大个子付之一笑,继续讲。

  出来时,从那个目光使他窘迫的普鲁士人跟前经过,小斯特纳听见了那人伤心的声音:“不光彩,这不光彩。”他不由得泪水盈眶。

  装满了普鲁士人给的马铃薯,两个孩子顺利通过了义勇兵的壕沟。战士们正在为晚上的进攻做准备,老中士朝他们友好地一笑。这微笑使小斯特纳多么痛苦啊!他真想喊:“不要去……我们背叛了你们。”但大个子说:“如果你说了,我们会被枪毙。”

  分钱了。可当他一个人时,他的口袋变得沉重了,那压迫他胸口的手压得更紧了。“间谍”这个词在巴黎的滚滚车轮声中、在沿着运河的战鼓声中,响在他耳畔。回到家,他慌乱地把钱币藏在枕头底下。

  斯特纳老爹从来没有像今晚回来时那样兴奋。这个从前的士兵看着挂在墙上的枪,亲切地对儿子说:“如果你是大人,你会多么狠地对付普鲁士人啊!”

  八点钟时,他们听见了炮声。

  小斯特纳脸色刷白,他脑海中闪现出义勇兵遭遇伏击的情景。他想起朝他微笑的老中士,看见他倒在血泊里……不幸的孩子忍不住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斯特纳老爹问。

  孩子跪倒在父亲脚下,那些钱币跟着滚到地上。小斯特纳一口气把去普鲁士军营所做的事告诉了父亲。老人脸色可怕起来。

  “钱都在这里吗?”他问。

  小斯特纳点头。老人取下墙上的枪和子弹带,把钱装进口袋。

  “我去还给他们。”他说。

  他没再多说一个字,没再回头。他下楼加入夜里开拔的国民别动队的行列。此后,再也没有人看见过他。(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标题“当间谍的小孩”,既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又显示出小说从孩子角度写战争的独特视角。

B.微弱的火苗和刺刀尖上的硬饼干,旺火堆和散发着香气的白菜、肥肉:生活条件的巨大反差突出了战争形势的危急。

C.年长的普鲁士军官的责备眼神和伤心自语震动了小斯特纳,胸口的重压和盈眶的泪水表现了他的负罪感。

D.大个子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间谍,但当他说“会被枪毙”时,也能看出他对小斯特纳的关心和他内心的动摇。

E.“八点钟时,他们听见了炮声”,既照应前文,表明战斗如期打响,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小说写“变为军营的工厂”“无人守卫的路障”“满是枪眼的白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特纳老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探究“间谍”小斯特纳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申请人:常玉芬,女,38岁,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省保定市××厂出纳员,住河北省保定市××区××路××号。
常玉芬父母均住在小庄村,因一家住房紧张,其父常牛于1989年10月29日向乡、村有关部门申请新宅基地,经主管部门批准,将村西头一大土坑划归常家使用,1990年12月县政府正式向常玉芬的父亲发了宅基地使用证,使用人为常玉芬一家7口人。地基批下来后,由于该地方原来是水塘,水枯后留下来一个大坑,深处距地表五六米,根本无法盖房,于是常玉芬的哥出面联系买了几车废土填坑,并雇人拉土、修饰地基。1991年初将地基修整好,全家都将他们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凑了10000多元,将料备齐。
1991年4月25日,常玉芬与郑华登记结婚。但因郑华家住房紧张,两人并未在一起同居。 1991年6月12日,常玉芬家正式开始盖房,请了小庄村的一些年轻人帮忙,郑华也找了几个朋友帮忙。房盖好后,由于郑华与常玉芬结婚后没处住,于是常家便将新房让常玉芬与郑华暂住, 2000年,郑华单位分了一间住房,两人搬走。
2002年8月,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02)中法民字第21号判决终审离婚判决书中认定:一、“常玉芬与郑华结婚后,1991年8月前后,双方在保定市郊区小庄村申请宅基地3分,盖了3间房,房子盖好后,双方在此共同生活……”“保定市郊区小庄村常玉芬与郑华所盖的 3间房产系婚后所盖,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按照《婚姻法》第13条规定,3间房产是常玉芬、郑华的共同财产,离婚后,应合理进行分割……故判决……,二、坐落在保定市郊区小庄村西头的3间房间,西头两间归郑华所有,东头一间归常玉芬所有,院内空宅基双方均有使用权。”
现常玉芬对离婚判决中房产分割的部分不服,拟申请再审,请你为常玉芬代书一份民事再审申请书。
答题要求:
1.格式正确,特定事项齐全。
2.诉讼请求合法有据。
3.文字通顺,无语法错误,无错别字。
4.考生不得署名,否则不得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