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在非结构化面试中,主要是通过应试者对问题的回答来考察其能力要素的情况,因而在确定评分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在非结构化面试中,主要是通过应试者对问题的回答来考察其能力要素的情况,因而在确定评分标准时的关键是()

A、能力特征细化

B、主考应熟悉评分准则

C、制定具本的评分准则

D、把各种能力分解为若干要素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1026/dfb7a187f02139cd90d514bce32178a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徐文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还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西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 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