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①千古以来,对橘柚的歌颂颇多。人们比较熟悉的,大概要算屈原的《橘颂》。此文既描画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①千古以来,对橘柚的歌颂颇多。人们比较熟悉的,大概要算屈原的《橘颂》。此文既描画了橘树的“苏世独立”、不随俗的性格,又讴歌了橘果的灿烂和表里如一。研究者一般认为,屈原此文是咏物寄情, 自况坚贞之作,这是很有道理的。本文想从另一角度说开去。
②橘柚的种种优点,最集中地落在它的果实上。《古诗》“橘柚垂华实”篇,更深入一层,紧紧地捉住了“华实”,别具创见。“华”,有其色金黄而光彩照人之意。这样的果实,当然是最惹人喜爱的。它不仅给人世间带来实际的好处,而且使橘树比平时更漂亮千百倍。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华实”,只是青枝上长些绿叶,人们大约不会如此感兴趣的;而枸橘、臭橙之类,理所当然地也可以混迹其中了。
③橘柚何以能“垂华实”呢在种植业上,中国人历来注意于掌握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荀子·王霸》就说到,要“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 中得人和”。今天培植柑橘也还离不开这些。当然,柑橘系常绿树,根深叶茂,耐寒耐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好坏,一般只涉及收成的丰歉,对能否“垂华实”大约不起决定作用。
④起决定作用的是“地利”,如纬度的高低、水土的性质等等。橘柚适宜于我国南方的气候和水土,黄岩蜜橘、广东袖子、文旦柚子、沙田柚子,无一不生于南方。屈颂所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就是说的必须坚定地扎根于“南国”,以有得于“地利”。见异思迁是要坏事的。《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地气然也”。可见,橘柚垂华实,除了其本身所含蕴的内在力外,“地利”这个条件是决定性的。若谁想跳出“南国”这种气候水土,到北地去种柑橘,那就必然要变为枸橘、臭橙之类,生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苦果来。
⑤天下的许多事情,往往同种橘有相通的道理。投块石头在水里,就希望激起一片浪花。栽几株瓜秧在地里,就等着夏来采果。人们的种种活动,总是希望能够开花结果,华而不实是最令人失望的。正如橘柚生“南国”一样,要使自己的活动有结果,多结果,结好果,就必须让它立足于适宜的环境。处事育人,莫不皆然。比如说,我们的四化事业和改革开放政策,正因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国情和环境,所以能年年都有可喜的进步,八年来硕果累累。同样,我们有些人办的一些事,却往往有类于把橘树栽在“淮北”,这就难免会华而不实,或自食“苦果”。
⑥至于“人和”,这显然最重要,因为“天时”、“地利”都是要人去开发和利用的。回顾“十年内乱”期间,天天“割资本主义尾巴”,除了公有制的一点橘园外,本来已在“垂华实”的庭院橘树, 自留橘树,被砍掉何啻千千万万,更不要说新橘林的培植和发展了。
⑦所以,宽松的政策,专业的分工,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人和”方面的条件,不论是小至种橘,大至四化改革,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样,橘柚垂华实,就不只园中的几树,山边的一片,澄江的两岸,而是整个“南国”,漫山遍野。改革和开放之果,也将年胜一年,裕我中华。
(舒平《橘柚垂华实》)

为什么作者说“橘柚垂华实”篇“紧紧地捉住了‘华实’别具创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前人没有讴歌“华实”的诗文,《古诗》的“橘柚垂华实”篇是一开始。

B.因为光彩照人的果实人人喜爱。

C.因为作者要借“垂华实”议理,《古诗》的“橘柚垂华实”篇甚合己意,恰恰突出写了“华实”。

D.因为橘柚的种种优点,最集中地落在它的果实上。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610/2ade8b4af8b3508665e936a67f91d96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错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之解之,乃假所善王 * * ,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 * * 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 * * 乃屏人述大诚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 * * 者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拘,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释]①城旦:古代徒刑,此处作“徒刑”苦役的代称。②屏(bǐng)居:隐藏行踪而居。③锾:古代重量单位,一锾等于六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自歌以之     偿:回报

B.尝一夜博赌千金立  尽:完

C.公子盍之      叩:询问

D.因辞去,不复    通:通信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偿之

B.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谨拜表闻年九十

C.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

D.皆能尽音节外无期功强近亲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母亲贞丽与阳羡陈贞慧交往密切,李姬被陈贞慧收为养女,李姬深受他们影响,也有侠义之心,聪明有才智,还略知诗书,能辨识士大夫贤佞。

B.李姬对侯生一片真情,希望侯生要始终做个才学与品行皆优的人,侯生失意远行之际,置酒送行,唱《琵琶》词、说蔡中郎事告诫他。

C.侯生在金陵之所以能保持清白的名声,是与李姬的规劝分不开的,正是由于李姬的及时规劝,侯生才断绝了同佞人阮大铖的交往。

D.李姬不仅“侠而慧”,有辨识力,能明辨贤佞,而且忠于爱情,有忠贞气节,不为田仰的权势、重金所动,不愧是歌伎中的奇女子。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4分)

(2)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4分)

(3)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