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活着与生活①有位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开始听起来并没有在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活着与生活

①有位朋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开始听起来并没有在意,后来仔细想想,还有道理,他说,人分两种:一种是活着的人,另一种是生活的人。

②活着的人,指的是什么恐怕仅仅就是指活着吧。有说有笑,有苦有悲,但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有呼吸,有面孔,但没有人生的目标。我想朋友说的活着的人大概是这一类的人。而生活的人就比活着的人有质量,有深度了。这是生命层次的区别和不同,是精神世界的差别。

③这世界,活着的人不少,生活的人不少。由此我想到贫穷和富有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贫穷的人都可以划归到活着的人一类里去是不是富有的人也都可以划归到生活的人一类里去恐怕不是,不是。

④李白很穷,浪迹天涯。据说,喝顿酒一般都是朋友买单。杜甫也不富裕,病死在孤舟上。贝多芬是一个比较穷的老外,还有梵·高。他们的伟大作品流传下来,让我们记下这些伟大的名字,记住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他们是生活的人,这样就不会有人反对。白居易生活条件不错,苏东坡也算得上小康。毕加索早就加入了万元户的行列,成了富翁。还有歌德是个贵族,他们同样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记下他们的伟大的名字。他们是生活的人,这样也就不会有人反对。由此看来,不论是活着的人,还是生活的人,与贫富无关。贫富大都是指生存条件,谁都想富一点,有条件就享受一下也是对的。而活着与生活是由精神上的东西来区分的,与人生态度有关,与精神追求有关,与抱负有关。

⑤我不知道我的朋友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是否有人提出过这种区分的说法,我觉得有些道理的是,这涉及了生活的质量,或者说,这涉及了怎么个活法儿。

⑥我们今天能够随口说出一大串响亮的名字,包括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名字,包括中国的、外国的名字,其实我们没有见过这些人,但是我们又相对了解这些人,通过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我们,使我们知道他们确确实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我这里是说生活过,而与他们同时代还有更多的人,我们却无从知道。这不是我们的过错,而是称得上生活过的人不多。

⑦现在该轮到我们了。我们中间还能有李白杜甫吗不知道。还能有白居易苏东坡吗不知道。假如没有,也不要紧,有几个岳飞,有几个戚继光也是不错的。为了能够证明我们生活过,或者曾经生活过,确实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不能丧失信心和放弃追求也许我们中间有很多人在想,在做……

第④段中,作者从李白列举到歌德,这是为了论证什么?()

A.活着与生活是由物质上的贫富来区分的

B.活着与生活是由精神上的东西来区分的

C.活着与生活是既由精神又由物质上的东西来区分的

D.活着与生活是既不是由精神又不是由物质上的东西来区分的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8/0524/fe6fed33d60ed43fbbb70c140cb1b2b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针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有两位老师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片段。请你分析哪一个教学情境更好。

(一)师:一条河的两岸可以看成平行的直线,某人在岸边要驾驶船到对岸,请问,他应该选择在哪个位置到对岸,才能以最短的路径实现目的?

生:随便那个位置都可以,因为岸的一边上任意点到对岸的距离都相等。

师:为什么?

生:感觉。

师:这种感觉很好,但我们应该给予证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

(二)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当两直线相交时,我们采用角来刻画它们的“相交程度”。那么,如果两直线平行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呢?(师平行地拿两支笔进行远近移动)

生:距离。

师:什么意思?

生:你刚才在比划,给我们一个感觉,两平行直线有远和近的区别。

师:好,那么怎样刻画两直线的距离呢?

生甲:作任意一条直线与两直线都垂直,被它们所截得的线段长度都相等,这个长度我们就定义为两平行线的距离。

师:很好!但要说明怎么作任意直线与两直线都垂直,还有别的什么方法?

生乙:其实,两平行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可以定义为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师:很好!为了研究两平行直线的距离,我们可以选择甲和乙的办法,大家看,该选择哪个办法?

生丙:选择甲,因为点到点的距离最原始。

生丁:选择乙,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也是通过点到点的距离来刻画的,如果能够得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少走弯路。

师:两位同学的构思都有道理,那么,我们就合二为一。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