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中国的传统是以“文化为本”,把天下所有的人群划分为“化(教化)内”和“化外”两类,强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中国的传统是以“文化为本”,把天下所有的人群划分为“化(教化)内”和“化外”两类,强调“有教无类”,通过“教化”,使“生番”成为“熟番”,成为“天朝臣民”,并最终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中国人的“族群”观与“天下”观密切联系.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人就开始具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位于中原的“天朝”有责任“教化”于边远地区的“蛮夷”。从这种意义上讲,欧洲各国始终都没有走出“战国时代”,在欧洲大陆上一直存在着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也是欧洲“族群”观的基础。对这篇文字中一些概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为本——中国几千年来的统治者都以儒家思想伦理观念作为教化的依据

B.有教无类——对天下所有的人施行统一的教化,不分大小贵贱,都有进学校享受教育的权利

C.大同世界——人们具有共同的思想道德,没有族群区别,没有贫富差距的理想社会

D.战国时代——借用中国某一历史阶段的名称,表示欧洲国家所发生的民族战争的状况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B项中“都有进学校享受教育的权利”说法不对。在文中“有教无类”应是指“把天下所有的人群划分为‘化(教化)内’和‘化外’两类,强调‘有教无类’,通过‘教化’,使‘生番’成为‘熟番’,成为‘天朝臣民’”。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