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甲因强 * * (未遂)曾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2006年12月释放后经商。2008年11月2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甲因强 * * (未遂)曾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2006年12月释放后经商。2008年11月2日,技术监督部门扣押了甲非法倒卖的拼装汽车,要求其缴纳罚款后发还并令其按废旧钢铁处理。第二天晚上,甲认为车是自己的,就携带尖刀、钳子,潜入技术监督局,试图将自己的汽车取回。当甲正在用工具撬车门时,被值班人员严某发现。在严某来抓他时,甲用尖刀刺伤了严某,致其轻伤。第三天,甲因事外出,在路上偶然碰到刚从医院就诊出来的严某。严某一下就认出甲,准备报警抓甲。甲为逃跑,朝严某的肺部猛刺一刀,严某受重伤而昏厥,甲认为严某已经死亡,将其推到路旁的河中。严某因河中水温很低,顿时苏醒,在河中挣扎呼救,但甲置之不理,周围也无人救援,因而溺死。请根据以上陈述回答第91-94题:

甲致使严某重伤,并将其推入河中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有: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属因果关系的错误

B.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属事前的故意

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D.甲的先行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不会产生救助义务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考点] 犯罪故意、犯罪形态
甲基于杀人的意思对严某实施暴力,导致严某重伤。甲误以为严某已经死亡,为销尸灭迹而将被害人推入河中,导致其淹死的,属于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有认识错误。即事前的故意,指行为人误以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第二个行为,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的情况。故B项正确,当选。但是,被害人在水中苏醒,甲见死不救,属于前行的犯罪行为产生了救助义务,在被害人处于危险下不予救助,属于不作为犯罪。因其追求被害人死亡,所以,成立犯罪的既遂。故D项错误。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了中 * * 的飞天梦想。运送飞船的火箭燃料除液态双氧水外,还有另一种液态氮氢化合物。已知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相对分子质量为

32,结构分析发现该分子结构中只有单键。

(1)该氮氢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物质与液态双氧水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两种无毒又不污染环境的气态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NH3分子中的N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能发生反应:NH3+HCl=NH4Cl。试写出上述氮氢化合物通入足量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