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失语症患者言语恢复的高峰期为A.1~3个月B.1~6个月C.3~6个月D.6~12个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失语症患者言语恢复的高峰期为

A.1~3个月
B.1~6个月
C.3~6个月
D.6~12个月
E.12~24个月

答案: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小冬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时,

(1)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源为两节干电池,电阻R的阻值为5Ω,变阻器R′标有“50Ω  1.2A”字样.

①请帮他完成图乙的电路连接(导线不能交叉,且电表量程选择合理).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______端(填“左”或“右”).

(2)下表是小冬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几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实验次数1234
电压/V1.01.52.02.5
电流/A0.200.300.400.50
(3)小冬还想用此电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于是他在第4次测量的基础上(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将电阻R换成一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阻值约为8Ω).闭合开关S后,灯泡发光,但亮度比正常发光时______(选填“亮”或“暗”),接着他向______移动滑片(填“左”或“右”).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4)实验中,若突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变为零,电流表示数增大,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温度为t2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3)将C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t2 ℃的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物质

(5)在20℃时,向50克的水中加入10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以下两空可以不填。若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要使它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则可以加入________克的A物质;或是蒸发_________克的水。

(6)若A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分离出A物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