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馀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超然:跳跃的样子。超,同“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何为不豫——豫:高兴

B.虽三代何以远过——过:错

C.彼其匹夫有天下之半——略:夺取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沮:失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就者大,必有所忍/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知其有狷介之操

B.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

C.王庶几召我/观过湘为赋以吊屈原

D.古之贤人,皆负可致才/将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贾生“量小”“识不足”的一项是(     )

A.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B.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D.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8/cd3935a5d3aefb6f9bc874133306c09c.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A 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是比较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此说法正确;B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的传递与物体比热大小无关.此说法错误;C 物质种类和状态确定,比热一定,改变温度不...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市有关部门策划了一项“全市理想生活小区排列名次”的评选活动。方法足,选择10项指标,内容涉及小区硬件设施(住房质量、配套设施等)、环境卫生、绿化程度、治安状况、交通方便程度等。每项指标按实际质量或数量的高低,评以从1~10分之间的某一分值,然后求得这10个分值的平均数,并根据其高低排出名次。 以下各项都是上述策划具有可行性所必须假设的,除了______。

A.若把指标内容做相应修改,则这种评选方法具有一般性,例如,可用于评“全市重点中学排列名次”

B.各项指标的测定,是可以较为准确地量化的

C.各项指标测定数据所反映的状况,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D.评选活动的实施者具有公平的精神和准确操作的能力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报道冲突的背景情况时,平衡(不偏不倚)的立场特别重要。一定不能蓄意地操纵事实以有利于一方的观点,每一方的观点都应该被公正地报道。然而,这种平衡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尽量以一种公正的方式去隐藏或掩饰某种不公正是正当的。如果所有的媒介都接受这种对平衡报道的不正当解释,那么公众将会得到一种重要印象,就是冲突的每一方都有基于其自身的平等的衡量公正的标准,这是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与常识相矛盾的。下列最能够表达上述论证的主要观点的是______。

A.平衡的报道向公众提供一个事件的背景,其中冲突的所有各方都有平衡的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B.我们的生活经验表明,确实存在由于不公正而引起冲突的事例,其中一方明显是错 误的

C.平衡的报道是无法实现的理想,因为对 平衡的判断必然是主观的

D.平衡的报道要求无偏见地揭露所发生的 不公正现象,就像公正地报道冲突各方的观点一样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