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杨树诚(1885—1973)河北省盐山

题型:综合题

题目: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杨树诚(1885—1973)河北省盐山县人,16岁时,经村人介绍到河南焦作煤矿英国人所办福公司当徒工。由于聪慧刻苦,备受英人赞赏。日久,他学得一手地质勘探的技术,成为华北一带知名煤矿钻探工程承包商。

民国9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更大利润,于民国10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杨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材料二 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充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姓兄弟(李宗仁称其为“三哥”),以求得他们的保护。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到民国23年,仅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因此,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面粉业资本家。 

——上述两则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徐州、蚌埠成为战略要地,杨树诚本打算将这两处面粉厂迁往内地。此时国民党大军云集徐、蚌,军队亟需面粉,李宗仁约见杨树诚:“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三哥不可临危而退,我第五战区的军粮还得仰仗三哥哩!”杨听罢,慷慨地说:“好吧,我听兄弟的,厂不迁了,全力以赴,日夜开工,确保五战区的军粮供应无虞。”1938年5月,蚌埠、徐州不幸先后沦陷。至此,杨树诚的两处面粉厂已供应了第五战区的面粉计达60多万袋,这对支援江淮御敌、台儿庄会战及过境部队的军需,起了一定作用。

材料四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有哪些特点?并据此指出以宝兴面粉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期间杨树诚没有内迁的原因。(2分)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4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6/fd4f46a58e7f322220887161021a169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童心

  ①女儿十岁,接到警署寄给她的信,她拆开时,我好奇地问:“什么事?”

  ②她说:“没什么。”

  ③于是,我把好奇挂在脸上,用表情继续问她“什么事”。女儿终于把信拿给我看,说:“三个月前捡到一个发夹,送到警署招领。现在发夹没人领,警署说就属于我,要我去拿。”她解释:“发夹镶有钻石,我想是假钻,有一点锈,不过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④我看着信,吃吃笑起来。女儿把信收回,生气地说:“就知道你会笑,有什么好笑。”我收住笑容。原来女儿知道我会笑,才在一开始就不愿意告诉我这件事。

  ⑤看着女儿鼓起腮,把信收进书包,我想起小时候被父母认为好笑的一件事。大概受黑白古装电影的影响,小时候很向往人静月明焚香抚筝的情景。于是跟邻人借来一具破筝,找不到祷天的长香,便点一盘蚊香,一本正经地在院子里对着月亮,弹将起来,听到屋里有闷笑声,回头一看,爸妈躲在门背后,一边偷看一边拼命忍着笑。我生气了,说:“这有什么好笑!”从此再不碰那破筝。

  ⑥现在想来,我认真刻意追求一种美好的境界,在父母眼中竟是滑稽可笑,这使我觉得受挫,因此生起气来。

  ⑦我们大人在讲大道理时,会赞美童心可贵,但是一回头又常喝孩子:“小孩懂什么!”大人常以强者姿态熄灭孩子心中敏感执著的火花而不自觉。惟有在尊重中成长的孩子,才会以自重重人来塑造性格上的坚强合理。

  ⑧我打算跟女儿一起去领发夹

1、女儿不愿给我看信是因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我收住笑容”的原因是:________

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全文采用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叙,其中第⑤段是_________叙。

4、文章安排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在刻画女儿这一人物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

5、画线句“从此再不碰那破筝”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线句“我打算跟女儿一起去领发夹”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