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密度是指(),以符号()表示,单位为()或()。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密度是指(),以符号()表示,单位为()或()。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1/c8b3306e669c4a61d5a37399bf22085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进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黄紫,或揽辔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注]周容:明清之际文学家。明亡后,一度为僧。康熙时拒应博学鸿词科。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出:受雇做工

B.知从郡城童子试归:跟随

C.邀见讲礼:“钧”同“均”,平等的

D.孽外乘:灾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困雨/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                            

B.  污贿不饬罢/愿十五城请易璧

C. 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师道之不传久矣            

D.  老人知道/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下列句子全都属于“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表现的一组是( ) ①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②他日不忘老人芋也

③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进臼,佐读勤苦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

⑥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以芋老人与相国之间有关食芋一事的交往作为议论的根据,从而说明“时、位之移人”的道理,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B.十年前,老人命妪“煮芋以进”“生为之饱”,十年后书生成了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觉得厨师做得不如十年前老妪做的香甜。这里记叙事实,要言不烦,对照鲜明,为下文作铺垫。

C.芋老人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他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出发,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将相国与一系列“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相比,对相国的富贵而忘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D.第三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指出其中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一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芋老人的这一番议论是有针对性的。

5.翻译下列句子。

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