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

题型:材料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分析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政策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布尔什维主义”,有人称新经济政策是发展资本主义,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9/2deafcf606b0b9e40593d0fc5fb5b08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E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