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教师让班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容易患的通病是喜欢______。

题型:填空题

题目:

教师让班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容易患的通病是喜欢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9/880becae81f8d86eea0cbefbf35a6a5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B,C解析: 1Z205033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处理;1Z202025编制按施工进度的施工成本计划的方法 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以成本预测为基础,关键是确定目标成本。编制按施工进度的施工成本计划,通常可...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患 盗 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日:“盗可除乎?”对日:“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日:“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升龠(yuè):都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

②臧武仲句:臧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

③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慢:缓慢

B.为盗乃甚逸也逸:快活

C.若夫衣食素周其身素:向来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犹:相同,一样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欲出也其信然邪?其梦邪?

B.使窃财者刑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然后可教以礼义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 * * ,以至招安诱骗,都都不能杜绝盗贼产生的土壤。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的本质。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地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5分)

译文:

(2) 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5分)

译文;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