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83毫米,现在对折3次,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请同学估计一下厚度?学生:“30毫米”“60毫米”……!教师:“我经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叠起来的高度。”学生惊讶不已,甚至有人认为老师搞错了。教师列出式子:0.083×230,对学生说:230很难计算,不如查对数表。 试用学过的教学理论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

答案:

参考答案:

这位教师运用了巧妙的导课艺术,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这节课教师运用的是设疑导课,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入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即对于对数意义的认识,而且通过巧妙的手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而不仅仅是遵循讲公式.背公式.练公式的老路子,使学生在疑惑.体验.思考中进入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解答这样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寻找突破点,抓住关键点,展开讨论。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是导课的艺术,可以先分析这个教师是如何导课的,再说明导课的作用等问题。这样的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固定的,但首先要对实例中的问题进行剖析,说明关键点,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灵活运用课程与教学论中的基本原理.方法等对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扩展,最后加以总结。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