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并举实例分析。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并举实例分析。

答案:

参考答案: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思想教育于一身的学科,它从总体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都有所提高。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过去一段时期,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一部分教师不太注意教与学的关系,造成教与学脱节,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均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学生通过掌握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在教师的影响下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者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开展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教师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力,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因此,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的主体或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下才能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列举实例:
在一个实验班中,老师发现学生零花钱越来越多,每月少则10多元,多则50元。老师虽然想到了这些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一定经济条件,但是这种习惯是不好的。于是就结合“节约”一课,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克服乱花钱的坏习惯,和同学一起办起了班级“小小储蓄所”。仅3个月,全班同学就存入700多元钱。通过这项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真可谓“以爱换爱爱河浸种根粗苗壮花吐艳,将心比心心海育苗叶茂花红果喷芳”。
在这个实例中,这位老师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当老师发现学生零花钱越来越多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办班级“小小储蓄所”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主动克服乱花钱的习惯,使全班同学踊跃参与,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