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

题型:问答题

题目: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从含有2件次品,n-2(n>2)件正品的n件产品中随机抽查2件,其中恰有1件次品的概率为0.6.
(1) n=5 (2) n=6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9/c0fcfd87783c7d2a05a2f8489d1e04f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大圆的周长为:3.14×(4×2)=25.12(厘米)大圆的面积:(8÷2)2π=16π,小圆的面积:(4÷2)2π=4π大、小两个圆的面积比:16π:4π=4:1答:大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大小两圆的面积比是4:1.故答案为:25.12,4:1.

试题推荐
题型:实验题

为探究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甲用如图装置Ⅰ进行如下实验:

将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3~5 min后发现装有AgNO3溶液的锥形瓶中有浅黄色的沉淀生成,即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1)装置I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中生成的红褐色油状液滴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得到纯净的产物,可用____________试剂洗涤。洗涤后分离产品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4)甲做实验时,乙观察到烧瓶中液体沸腾并有红棕色气体从导管中逸出,提出必须先除去红棕色气体,才能验证锥形瓶中的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Ⅱ,并用下列某些试剂完成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是:苯;液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

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两套装置,装置Ⅱ的主要优点是:(答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江 * * 《在庆祝中 * * 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在 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 * * 党应运而生。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 * * 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请根据这段科学论述,来分析说明中 * * 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