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母乳喂养应持续到孩子()A.6个月至1周岁 B.1—1.5周岁 C.1—2周岁 D.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母乳喂养应持续到孩子()

A.6个月至1周岁

B.1—1.5周岁

C.1—2周岁

D.1.5—2周岁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0/b4862156da234a240e88b09e1ed4efc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如果被问及是否想有更多的时间睡眠,多数人会持肯定的回答。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睡眠不足呢?显然期盼更多小睡的愿望,容易让人得出下述结论:人们似乎普遍患上了慢性睡眠剥夺症。更令人担忧的是近来有专家声称:睡眠不足会引起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相关障碍。

早在1894年,《英国医学期刊》就登载过一篇社论,提醒世人警惕现代生活的“仓促与骚动”正在诱发失眠症这一流行病。虽然在当时,这一点并不确切。事实上,大部分成年人的睡眠是充足的,我们的集体性睡眠债务(如果它确实存在的话)近年来也没有趋于恶化。更何况,声称睡眠剥夺正在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断言也已不攻自破。据有关专家判断,绝大部分人的睡眠是十分充足的。这并非说睡眠剥夺不存在,但从总体上而言,我们在这方面的状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乐观。

过去40年里,对公众的实际睡眠状况有过几次大规模研究,其结果始终证明:健康的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是7到7个半小时。对当今风行的睡眠债务说的更多支持,据称是源自于实验室里运用非常敏感的睡意测试方法所进行的试验。例如在多重睡眠潜伏期试验中,将参与者送入一个光线暗淡的安静卧室,叮嘱其“务必精神放松,闭上眼睛,竭力试图睡去”。这些试验声称揭示了总人口中呈高水平的睡眠潜力,但由于它们是在轻松自如的条件下进行的,自然更能满足平素多半不为人觉察的睡意。

另一类动辄被拿来炫示慢性睡眠剥夺的证据是:我们在假日和周末的睡眠时间一般较长,每每可达9到10个小时。对此,专家常会这样假设: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清偿一星期来所累积的睡眠债务。我们的确很容易睡得超出平素的日常标准,例如星期六早晨睡懒觉,星期日下午又打盹。然而,仅仅从此类习性中不一定能推导出结论,仿佛我们真的需要额外睡眠似的。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睡过头,放纵一下身心呢?有时候我们吃喝过量,远远超出生理上的需要,毕竟只是出于热情好客。为什么对睡眠就不能作如是观呢?

一旦被喂养过饱、关入笼内或者感觉厌烦,大部分哺乳动物就会睡得比平时更长久。生有三指的树懒,可谓是一个佳例。树懒呆在动物园里一天要睡大约16个小时,而在天然野生的状态下,则睡眠时间不到10个小时。德国普朗克鸟类研究所的尼尔斯·拉滕博格及其同事,最近将微型脑电图(EEG)记录仪系在巴拿马树懒的头部,首次对自由放养的野生动物进行试验,由此印证了这一事实。为什么它的睡眠习性会有这种差异呢?最可信的解释是:树懒被关入笼内完全睡过头了。这种现象也见之于家畜。无论圈栏里的羊、关入厩内的马还是谷仓中的牛,睡眠时间都要比置身于开阔的野外长得多;与野猫相比,宠物猫睡起来也是漫无边际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8.对第二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睡眠剥夺不会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      B.绝大部分人的睡眠是十分充足的。

C.不存在所谓的睡眠剥夺。                D.不存在所谓的集体性睡眠债务。

9.从全文看,文章末段想证明的是(  )

A.大部分哺乳动物被喂养过饱、关入笼内或感到厌烦会比平时睡得更长久。

B.树懒在动物园里睡得时间较长,在天然野生状态下睡得较短。

C.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失眠习性是有差异的。

D.人会由于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睡眠时间的长短。

10.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更多小睡的愿望,并不意味人们普遍患上慢性睡眠剥夺症。

B.实验室里的睡意测试方法所进行的试验的结果,放大了人的睡眠需要。

C.假日或周末睡眠较长并不是生理需要,只是身心放纵。

D.传播全社会患上慢性睡眠剥夺症,只会造成对安眠药的更大需求。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读“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工程是将______自治区______盆地的______通过管道输往长江中下游地区,“东输”的终点是______市.

(2)①工程穿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______走廊、______高原、______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③工程分为南、北、中三条输送线路.南线的终点是______工业基地.

(4)②工程是______,主要把______(填河流名称)的水调往我国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