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马科维茨指出在同一期望收益的前提下,最有效的是( )的投资组合。A.高收益率 B.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马科维茨指出在同一期望收益的前提下,最有效的是( )的投资组合。

A.高收益率

B.低收益率

C.高风险

D.低风险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0/41f8b370cc696826f3db9b206b98e2f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小题1:第二件事: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第三件事:“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小题2:①女店...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天地苍茫一根骨

       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着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 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 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 这位大汉名将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 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报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 当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在朝堂上,群臣或面面相觑,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 刘彻震怒了,  “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你的胆量?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 为了“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 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眷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本文有改动) 

1.用“△”画出短文中的成语,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成语造句。

                                                                                                                                          

2.作者在开头着重描写司马迁的塑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种必然性呢?  

                                                                                                                                            

                                                                                                                                            

4.“一根骨头”指的是什么?

                                                                                                                                            

5.鲁迅把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义的人……称为“中国的脊梁”。结合短文谈你对“中国脊梁”  的理解。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严绶,蜀人。大历中登进士第,累佐使府。贞元中,由侍御史充宣翕团练副使,深为其使刘赞委遇,政事多所咨访。十二年,赞卒,绶掌宣歙留务,倾府藏以进献,由是有恩,召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未几,河东节度使李说婴疾,行军司马郑儋代综军政;既而说卒,因授儋河东节度使。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因绶前日进献,上颇记之,故命检校司封郎中,充河东行军司马。元和元年,杨惠琳叛于夏州,刘辟叛于成都,绶表请出师讨伐。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光颜累立战功,蜀、夏平。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士马蕃息,境内称治。

  绶虽名家子,为吏有方略,然锐于势利,不存名节,人士以此薄之。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寻出镇荆南,进封郑国公。有溆州蛮首张伯靖者,杀长吏,据辰、锦等州,连九洞以自固,诏绶出兵讨之。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九年,吴元济叛,朝议加兵,以绶有弘恕之称,可委以戎柄,乃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寻加淮西招抚使。绶自帅师压贼境,无威略以制寇;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又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师徒万余,闭壁而已,经年无尺寸功。裴度见上,屡言绶非将帅之才,不可责以戎事,乃拜太子少保代归。久之,进位太傅,食封至三千户。《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节度使李说疾/婴:被……所缠

B.士马息,境内称治/蕃:增多

C.绶请出师讨伐/表:表示

D.绶自师压贼境/帅:率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连九洞自固/②不可责戎事

B.①授儋河东节度使/②绶前日进献

C.①以绶有弘恕称/②久,进位太傅

D.①授山南东道节度使/②拜太子少保代归

3.下列各句组中,全都能直接表现严绶“为吏有方略”的一组是( )

①深为其使刘赞委遇

②倾府藏以进献

③绶悉选精甲,付牙将李光颜兄弟

④绶在镇九年,以宽惠为政

⑤绶遣部将李忠烈赍书晓谕,尽招降之

⑥厚赂中贵人以招声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绶在担任宣翕团练副使时很受团练使刘赞的重用,刘赞死后,他倾尽自己所有的财物向皇上进献,因此受到恩宠,入朝当官。

B.在挑选可以代替行军司马郑儋的职务的人选时,皇上想起了前日进献的严绶,于是让他充任了河东行军司马。

C.严绶虽然是名家子弟,做官有方略,但因为他对势利的人很严厉,不在意自己的名节,因此受到士人的鄙视。

D.严绶在率兵讨伐叛军吴元济时,因他本非将帅之才,既无威望又缺乏军事谋略,一整年没有立正一点功劳,最后被撤职而回。

5.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尝预百僚廊下食上令中使马江朝赐樱桃绶居两班之首在方镇时识江朝叙语次不觉屈膝而拜是日为御史所劾绶待罪于朝命释之翌日责江朝降官一等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儋既为帅,德宗选朝士可以代儋为行军司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军日,遽发公藏以赏士卒,累年蓄积,一旦而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