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一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将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妤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十艮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疏。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一一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_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过河,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而是蕴含了一种生命的质量。(选自《张炜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有改动)

1.作者为什么提出“朗读”这个话题?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论述过去优秀的人对朗读的热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朗读的理解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现代人不愿朗读,这是生活品赝的降低。   

B.与别人分享朗凑,是一件幸福的事。   

C.在过去,朗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现在却已经变得稀奇了。   

D.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学人士没有必要朗读。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8/60902db354fb1e57f1560bccde64635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领导二次革命;领导护国运动;领导护法战争;创办黄埔军校。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