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一个向来表现出色的员工出现了工作失误,领导认为这只是偶然现象,领导的这种归因称做(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一个向来表现出色的员工出现了工作失误,领导认为这只是偶然现象,领导的这种归因称做( )。

A.个人归因

B.情境归因

C.内在归因

D.普遍性归因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1/122e9add5a8ba2b80c48ca14ad1c75c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克;吨;千克;克;吨;克;千克;吨;千克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qián(    )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lǜ(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jí(    )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1.为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ián(    )  lǜ(    )  jí(    )

2.解释词语。

(1)充耳不闻: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动于衷: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头人有什么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章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比较这两者句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