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早有“巴山夜雨”的民谚,其意为巴山多夜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早有“巴山夜雨”的民谚,其意为巴山多夜雨。

材料二: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寄托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查一查,看巴山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为什么巴山多夜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8/bd58ff8df77f628a4cf68348f404d6d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阅读下 * * 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 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②______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_.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______左右,声具有______.

(4)短文B 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