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2/3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将烧杯直接放在铁圈上加热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2

D.滴瓶上的滴管取过试液后,直接放回原瓶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7/5d6ebf6b305f7c3721cfe34311e84d1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C题目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反映了用“中世纪”(落后的)方式进行爱国,这一爱国行为与近代化相悖。太平天国运动更侧重反封建,与材料中“爱国主义...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相关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台湾)劝说“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然郑经(郑成功之子)提出“依朝鲜例,称臣纳贡”。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

材料二: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郑军已是全军覆没,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郑克爽(郑经之子)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           ――以上摘自《康熙统一挡案史料选书籍》

材料三:康熙皇帝……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包括:实行“更名田”制度,还田于民,奖励垦荒,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兴修水利,修治黄河、淮河和大运河。

材料四: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政府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至康熙十八年年底,福建水师已有战船240艘,官兵28580名。

材料五:澎湖海战结束后,施琅贯彻康熙帝“因剿寓抚”的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向台湾军民发布《安抚输诚示》,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政策;又派人劝说郑克爽投诚。施琅郑重表示:“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以郑克爽为首的郑氏集团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

材料六:第二年,康熙帝下诏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蒋毓英担任第一任知府。蒋毓英在任内颇有政绩,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其政治地位更加重要。―----《大清王朝》

(1)据材料一,你认为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分)康熙帝对台湾是什么观点?(2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分)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简要分析康熙帝最终能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原因。(8分)

(4)根据材料六说明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2分)及所起到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