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

题型:问答题

题目: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1所示,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

(3)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既能看到蜡烛A的______,又能看见玻璃板后的______,便于研究像与物的关系.

(4)图2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留下的信息得出结论?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516/7a7d0392897f62ad308a61d35a890b7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原式=-6a3b2-3a2b2+3ab;(2)原式=2x2+xy-2xy-y2=2x2-xy-y2.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初唐的人们探究梁、陈、北齐的祸乱之源,往往归咎于淫靡的文风,并要求建立一种新的文风,以适应唐代大而统的政治局面,这对初唐文坛的建设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以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毕竟本末倒置。
上面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唐代大而统的政治局面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风

B.把文风不振作为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因是错误的

C.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有利于文坛的建设

D.把文风不振作为亡国之因虽不科学,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