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澳大利亚是唯一拥有一个大陆的国家,该国矿产资源丰富,有许多古老的动物。读澳大利亚

题型:选择题

题目:

澳大利亚是唯一拥有一个大陆的国家,该国矿产资源丰富,有许多古老的动物。读澳大利亚图,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1:关于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很多露天开采的铁矿

B.大量进口小麦和羊毛

C.英语是该国的通用语言

D.堪培拉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小题2:图中序号与该区的野生动物、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袋鼠——热带沙漠气候

B.②——树袋熊——热带草原气候

C.③——鸸鹋——热带雨林气候

D.④——鸭嘴兽——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428/124df4488acbf4e9f8527057d4919f7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解析: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城市规划体系:法律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①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小题1:文章写了哪些与“一缕炊烟”有关的人事,请分条概括(5分)

小题2:请说说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4分)

小题3:文中两处写母亲神情的句子句子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一下(4分)

①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

②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