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水泥的有害成分有哪些?最高限量是多少?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题目:

水泥的有害成分有哪些?最高限量是多少?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20/1121/9310dd2cd3e54925a23e6de955e580e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资料,填写对应内容。

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选举法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要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1)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地震后,党和政府立即行动,组织全国人民全力抗震救灾。

(2)____________________据统计,1978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20889.4亿元。

(3)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阿里帕·阿力马洪,是多民族孤儿的妈妈。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她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多个民族的10多个孤儿。对于收养的孩子,阿里帕待他们比亲生孩子还亲。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每个孩子都享受着家的温暖。

(4)我们中学生可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变化:新疆过去没有一寸铁路,如今铁路营运里程达3000多公里;西藏过去没有一条公路,如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3万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变化:过去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文盲率非常高。如今民族地区的各类学校已达72711所,在校学生3450.3万人,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达115.35万人,比1950年增长了886倍,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的7.14%。 

(5)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时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同行”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5、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