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无载调压变压器可以在变压器空载运行时调整分接开关。

题型:判断题

题目:

无载调压变压器可以在变压器空载运行时调整分接开关。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20/0112/3971d6326a421c8f63f76df694b8340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B, C, D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小题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小题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 白发征夫泪。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3分)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标题。(3分)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阿根廷与智利交界的安第斯山脉东坡,为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北边界。流域位于南纬2805--3903,西经6205-7020,上游段(包括格兰德河)河长920公里,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如果从支流萨拉多河算起,河流全长1430公里。干流自西向东流淌,在布兰卡港以南200公里处流入布兰卡湾,最后汇入大西洋。

材料二 科罗拉多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1)描述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地形特征。(3分)

(2)说出潘帕斯草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4分)

(3)说出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其成因。(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