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有关船舶应急操舵和演习的要求正确的是()。 ①应急操舵每个月演习一次; ②应演练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下列有关船舶应急操舵和演习的要求正确的是()。

①应急操舵每个月演习一次;

②应演练在舵机室内直接控制舵机;

③舵机室与控制台应张贴操舵装置控制系统及动力系统转换程序说明和方框图;

④每个驾驶员应熟悉操舵系统的转换程序。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

王亮  张滢

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

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5市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

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

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慢慢追”、“慢慢撵”,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破题”,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

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两为主”的政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

(《中国教育》2012.5.9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

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

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

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

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文化冲突”“城市胸怀”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

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适应教育”,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

C.要根治“难以融合”,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

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患者女,70岁。2小时前锻炼回家后,自觉右侧单眼黑朦,左侧肢体无力,持续约2~3分钟后自行恢复,反复发作。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65/100mmHg.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灵敏,无眼震,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头CT检查示未见异常,考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下列哪项正确()

A.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且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也可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B.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超过2小时常有轻微神经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C.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不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D.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E.TIA定义时限为6小时内恢复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学生小明上网时看到《北京市劳动合同若干规定(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与父亲一起登录市政府相关网站,就用人单位终止合同支付赔偿金额等问题发表意见。

上述材料表明()。

A.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B.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C.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