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唐朝册封的怀仁可汗是谁?()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唐朝册封的怀仁可汗是谁?()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820/f015f68078fe93fc50389c9dd383080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10%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6—70题。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坚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 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了《离骚》中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45岁,一周前因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治疗时,阑尾系膜出血,缝扎止血时致回肠末段血运障碍,行回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腹腔引流,间断性引出血性液每日约200ml,查体:腹胀,右侧腹压痛,未触及肿块,肠鸣音弱,BP 16/11kPa,P 20次/分,白细胞,12×109/L中性80%.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粘连性肠梗阻

B.绞窄性肠梗阻

C.麻痹性肠梗阻

D.小肠吻合口狭窄,梗阻

E.以上都不是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机械厂生产某种零件,经三道工序制成,某月投入1000(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完工产品800件。第一、二、三道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20小时,20小时,月末在产品数量分别为50件、100件、150件,该种零件本月耗原材料10万元,燃料和动力12240元,工资及其他4.8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若企业月末在产品成本账面余额为1000元,则多摊入完工产品的成本为( )。

A.-36572.84元

B.36572.84元

C.37572.84元

D.以上均不正确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从“风姐”到“犀利哥”,从“快闪族”到“抱抱团”,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遭遇生活思想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当()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