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钻井液的环空返速高对携带岩屑()。A.不利 B.有利 C.影响不大 D.有害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钻井液的环空返速高对携带岩屑()。

A.不利

B.有利

C.影响不大

D.有害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820/c665f4c9f0ce8ca1b79b4741bec7980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有两种情况过载热继电器动作。应检查所带负荷情况,有无超负荷;现场手动盘车是否灵活;2P766泵是否正常;检查热继电器本身有无故障;检查电机是否正常。过流主回路空开跳闸。检测电机绝缘及直流电阻值...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读 树

李国文  

  ①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②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独特的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相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人。  

  ③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④因此,整个太庙里面,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出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⑤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的景色。

  ⑥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起来,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青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他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二至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 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光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仅凭对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的解读来抒发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的。

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生活中某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一、
某建设项目生产医用瓶装输液液体。该项目污水排入某河流,该河流为恒定流动,该河长约110 km,流域面积约1053km2,年平均流量12.7m3/s,河宽23~30m,枯水期2.5m3/s,环境容量不大。项目所在地位于该水体的下游,纳污段水体功能为农业及娱乐用水。拟建排污口下游24 km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约36 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废水为连续稳定排放,排放量为42000 m3/d,其中含CODCr为1790 kg/d,BOD5为630kg/d,SS为1080kg/d,NH3—N为55 kg/d。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如果该项目污水排放入一湖泊,该湖泊平均水深为8m,湖泊面积为45km2,则在该湖泊中的取样位置应如何设置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