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是()。A、新闻价值 B、新闻政策 C、新闻宣传思想 D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是()。

A、新闻价值

B、新闻政策

C、新闻宣传思想

D、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721/c416f502e2a8cf69806472b6244a1d4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小题。(20分)

不卖   范春歌

⑴我有个朋友是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

⑵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⑶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⑷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⑸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⑹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⑺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鞋子他太姥姥做的。

⑻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⑼他着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100!

⑽年轻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120!。

⑾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⑿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真不知怎么谢你!

⒀这下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120块,一分不会少。

⒁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⒂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⒃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⒄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⒅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⒆后来呢?我问。

⒇朋友说,后来我把这一家三口送到了车站,就告别了。他还说,这年头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今遇到一个例外。难得

(选自《读者文摘》2013年第3期)

小题1:文章标题为“不卖”,意为“年轻夫妇不卖太姥姥为孩子做的那双鞋”。请阅读全文后梳理两条年轻夫妇不卖鞋的原因。(4分)

原因一:                                                                      

原因二:                                                                      

小题2:第⑶段中说,“一问,讲了这么件事”,朋友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3:结合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2)他还说,这年头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今遇到一个例外。难得。

小题4:文中“我”的那个“朋友”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小题5:小说第⑺—⑽段中写朋友买这双虎头鞋从“20元”不断加到“120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