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不动火”的内容是()。A.没有经批准的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用火 B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不动火”的内容是()。

A.没有经批准的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用火

B.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

C.没有经批准的临时用电许可证不用火

D.防火措施不落实不用火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711/243e75e1a93ec0a9697b8370ec3482b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童心说

李贽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注],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选自《焚书》,有删改)

  [注]举子业:又称“举业”。科举时代称应试的诗文为举业。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以为于其内而童心失——主:主张

B.而务欲以之而童心失——扬:发扬

C.而事假事、假文乎——文:写(文章)

D.后学不——察:知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道理闻见日益多——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

B.知不美之名可丑也——予犹记周公被逮

C.故吾因是而有感童心者之自文也——夫祸患常积忽微

D.得后遗前,随所见——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心本是心灵的起源,但随着感知的范围不断扩大,很多理性的道理进入心灵,人的内心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渐渐失去了童心。

B.作者将圣人和一般的读书人作对比,以此说明童心是否存在与读书多少并无必然联系,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守护。

C.作者认为,文章只要出自童心,即使是科举八股文,也可以被人们认可,世人不必一味地推崇《六经》《语》《孟》。

D.作者认为,《六经》《语》《孟》都是门徒后学者胡乱记载、断章取义而成,因此并非圣人之言,不是发自童心的真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实验题

下面分别为反射弧及膝跳反射模式图。请据此分析作答:

(1)右图中,橡皮锤叩击的准确部位应该是       (填代号)。

(2)叩击时,[①]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②]传导到脊髓的[⑤]       ,其发出的“指令”通过[③]         传到[④],小腿自然弹起。

(3)若受试者有意识地收缩腿部肌肉,则膝跳反射      (“能”/“不能”)发生,这是因为膝跳反射受           控制。

(4)“吃梅生津”、“望梅止渴”、“话梅止渴”中,与膝跳反射同类型的是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