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市公安局在一次执法突击检查中,认定姜某有介绍他人卖淫的行为。于是对其进行行政拘留1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某市公安局在一次执法突击检查中,认定姜某有介绍他人卖淫的行为。于是对其进行行政拘留10天,罚款1000元。姜某认为公安机关的处罚过于严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下说法成立的是:

A.若公安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没有告知姜某起诉期限,则公安机关进行处罚2年之后姜某就不能再提起诉讼
B.若在一审审理期间,公安机关将原来的罚款1000元变更为罚款500元,而姜某并不撇诉,则法院应对新的处罚决定进行判决。
C.若法院在接到姜某的起诉状7日之内,决定不受理,姜某对此决定不服可以上诉
D.若姜某在一审程序中发现,该案的书记员是做出拘留、处罚决定的该公安局派出所所长的妻子,于是向该法院院长申请回避,被批准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点为行政处罚程序。选项 A正确,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9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 41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因此本选项中,公安机关未告知姜某起诉期限,起诉期限应当从姜某知道起诉期限起算。
选项B错误,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50条规定,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原告或者第三人对改变后的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就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参照上述规定处理。因此这时法院应对原处罚决定进行判决。
选项C错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2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7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不予受理的,应当采用裁定的形式,而不是决定。
选项D错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7条规定,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前两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本选项中,姜某可以申请回避,但是应由审判长就此申请做出决定,而不是法院院长。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在高科技时代,世界经济已是一个依靠知识驱动的智力的系统。单纯模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是一个发挥民族创造力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变成了社会的核心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讲,物质资源已退居次要地位。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利用高科技开发的产品是“集成知识”型产品,而传统产品则属于“集成资源”型产品。集成知识型产品常常要求预先支付较高投入,但其实际成本则是[ ]的。因而带来巨额利润。例如编制一盒软件可能要花几百万元,但拷贝这份软件只需几元钱,其实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也比低技术产品高得多。一种产品越接近纯知识型,它的权益也就可能越高。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中,“智能资本”带来的收益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智能资本”最终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大转移,即从自然资源的拥有者手里转移到那些掌握着科技知识的人手中。正因如此,当今物质资源贫乏的国家,只要充分掌握并有效地利用了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发展成为经济上的强国。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表述得准确、严密的一项是( )。

A.在高科技时代,要想成为经济上的强国,必须依靠知识驱动

B.在高科技时代,最可贵的资源是智慧,财富的最高形式是科学技术知识

C.在高科技时代,能否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关键是能否充分掌握并有效运用科技技术

D.在高科技时代,广泛利用高科技成果可以大大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程度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