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哪项是铸工操作时不需要的() A.保持操作场所干燥 B.操作前对工具进行预热 C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下列哪项是铸工操作时不需要的()

A.保持操作场所干燥

B.操作前对工具进行预热

C.正面看着冒口操作

答案: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实验题

利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已备好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固定计时器用的夹子、铁架台、纸带,另外还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低压直流电源、导线、复写纸片、天平、秒表等,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

(2)若应用公式v=gt计算即时速度进行验证,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赫兹,甲、乙两条实验纸带,如图所示,应选________纸带好.(3)若通过测量纸带上某两点间距离来计算即时速度,进行验证,设已测得点2到4间距离为s1,点0到3间距离为s2 ,打点周期为T,为验证重物开始下落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点3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实验后,s1、s2和T应满足的关系为T=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汜南(驻军)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做边邑)

C.焉用亡郑以陪邻(赔偿)

D.阙秦以利晋(使……减少)小题2: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行李之往来②今日之事何如?

B.①夜缒而出②秦王还柱而走

C.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①吾其还也②吾令人望其气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国在战争中曾出兵帮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这是晋秦联合围攻郑国的直接原因。

B.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 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C.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地焦急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 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傲横态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但对“退

秦师”的前因后果做了详细交代。

D.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 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渐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9分,每句3分)

①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