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材料莉莉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直在班上借读。定教材时,考虑到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马上

题型:问答题 材料分析题

题目:

材料莉莉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直在班上借读。定教材时,考虑到她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马上要转回老家读书的实际情况,我没有为她定新教材,而是帮她找到了一套用过的教材。发教材时,有几个同学看到她的教材,不禁问道:"怎么新书上就写了这么多字?""你的教材怎么是旧的?"她以为是我弄错了,跑过来换新教材。我没多想,就当着大家的面讲明了原委。她嘟囔了几句,用力把教材扔进了课桌,我心里有一丝不悦,但也没计较。没想到下课后她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当着许多同事的面,把教材甩到我的办公桌上,并说道:"我不要你的怜悯。"我非常尴尬,一气之下,说了她"不仅不知恩图报,还不知好歹"一类的话。她当即哭了,一口咬定我歧视她,嫌弃她是农村来的,是在想法赶她走。--摘自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札记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价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答案:

参考答案:

首先,从关爱学生的层面来说,材料中的"我"考虑到莉莉家的经济及实际情况,帮她找了一套旧教材,体现了"我"关爱学生。但"我"只考虑为学生省钱,却没有想到学生心理上的失落,在班级公开讲明了给她找旧书的原因,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另外,面对学生的激动,"我"不仅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对其进行安慰,反而"出口伤人",也反应出"我"没有耐心。其次,从爱国守法的角度来说,学生具有人格尊严权,而"我"却当着众人的面说学生不知好歹,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再次,从教书育人的层面来说,相对于知识的学习,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培育学生应更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我"没有关注莉莉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最后,从为人师表的层面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对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看法。而"我"的做法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热爱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家阳台上摆着很多盆草花,因为妈妈将它们视若珍宝,悉心照料,它们长得蓊蓊郁郁的。

B.文学社经历了从小到大曲曲折折的发展历程,面临过困境和危机,也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

C.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里舒展着迷人的微笑。

D.水仙花,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于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稻是一种喜温的农作物.气温高,水稻长得快;气温低,水稻长得慢.如果气温在10℃以下,水稻就不能正常发芽.热带地区全年高温,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亚热带冬季气温较低,

水稻从春到秋都能生长,一年可以收获两次;到了温带,水稻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水稻生长也需要较多的水.降水多的地方,适宜种植水稻;干旱地区,如果没有充沛的水源供灌溉,就不能种植水稻.

(1)材料中,造成不同地区水稻种植次数不同的原因是______因素.

(2)该材料说明了农作物的生长受______条件的限制.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