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若征收耕地不能使需要安置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则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和最高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若征收耕地不能使需要安置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则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和最高为()。

A.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0倍

B.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20倍

C.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D.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0倍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410/98a13d95ea4b459e8c5b382bbca314a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使用了系统解析:[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对管理信息系统,检验其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就是使用该系统。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8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内外之分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然善也泠:轻妙飘然

C.惠子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D.非梧桐不,非练实不食止:栖息。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是以就极刑无愠色

B.庄子往见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

D.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臣具表闻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

B.旬五日而后反

C.而御六气之

D.往矣!吾将曳尾于中。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

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

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分)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