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张老太家住北京朝阳区某大超市附近,她和老伴是这家超市的常客。2004年春节前的一天,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张老太家住北京朝阳区某大超市附近,她和老伴是这家超市的常客。2004年春节前的一天,张老太与老伴前去超市买东西。按惯例,张老太负责挑选,老伴负责推车交钱,眼看东西已经挑选得差不多了,老伴就推着满载货物的小车去交钱。这时,患有糖尿病的张老太看见了放在出口处货架上的杏干,心想:都说得糖尿病吃点杏干好,顺手拿了一包。一看老伴已经交完钱出去了,心里一着急,拿着杏干就往外走,岂料刚走出超市门,就被超市保安抓了个“人赃俱获”。保安人员说:“我们超市有规定,5元以下商品未交款拿走者要罚500元。”张老太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钱,只得将身上的100元钱和身份证押在了那里。次日,张老太又带了400元钱到超市,有关人员又将400元扣下。 回到家里,张老太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张老太连春节都没过好。后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经过工商人员干预,超市负责人退还了张老太的罚款。 问题:“超市”能否成为行政主体判断行政主体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超市”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判断一个组织是否行政主体,看其是否具备行政主体的构成要件,即:行政主体是行政职权的享有者、行政行为的实施者、行政责任的承担者。 行政主体问题,就是行政管理的资格问题。谁有资格进行行政管理人们应该服从准管理一旦管理造成相对人损害应当由谁来承担责任这是行政法所要规范的首要问题。行政主体理论,在行政法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它是理解行政行为主体、行政复议被申请人、行政诉讼被告、国家赔偿义务机关等概念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行政法上,人们最初只是从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行政管理一方。如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都直接使用了行政机关这一概念。然而,在实务中行政机关的概念并不能解决行政法上的主体问题。基于实践的需要和行政法理论研究的发展,行政主体理论逐步取代了行政机关这一概念,成为行政机关或行政组织的法律抽象。 所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组织。它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两类。然而,理论上的这一概念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如何判断一个组织是否为行政主体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行政主体自身固有并区别于其他概念的特征。(1)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职权的享有者。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它们虽然也是国家机关,但所享有的并非行政职权,故不是行政主体。此外,其他社会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不是国家机关,不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因而也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这些组织能够因为法律、法规授予其行政职权而获得行政主体地位。如高校就因为国务院学位条例授予其学位授予权而取得行政主体资格。所以,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行政主体,首先不是看它是否是行政机关,而是看它是否享有行政职权。(2)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活动的实施者,且必须在法律上能以自己的名义。所谓“以自己的名义”,就是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地作出处理决定,而无需向其他机关请示或经批准。通俗地讲也就是自己具有签名、盖章权。例如:工商行政机关分别由市场、商标、企业登记注册等管理机构组成,这些内部机构虽然实施行政管理活动,但它们并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而只能以其所属机关的名义。因此,唯其机关才享有行政主体资格。(3)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责任的承担者。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行政主体的另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承担行政活动所产生的责任。承担责任的即为行政主体,不承担责任的就不是行政主体。如国家公务员,虽然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行政行为,但他们对自己行使职权的行为并不对外承担法律责任,而是由其所在的行政机关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再如治安联防队,它是接受公安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活动。根据委托的原理,受托人只能以委托人的名义实施活动,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也完全由委托人承担。因此,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也不是行政主体。 总之,行政主体就是上述“三者”统一体。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本案中的超市及旅店、车站、物业等不具备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它们不具有行政主体的“三者”特征,只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商业市场经营组织,其与消费者在法律地位上,是两个完全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关系。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这首七言绝句写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赚”“空”“放”“拦”等词语也可看出。试分析其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