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治疗子肿气滞证,应首选 A.丹栀逍遥散 B.乌药汤 C.通窍活血汤 D.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治疗子肿气滞证,应首选

A.丹栀逍遥散 B.乌药汤
C.通窍活血汤 D.天仙藤散
E.龙胆泻肝汤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404/12f5de46fe8a1215755430f60405867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解析: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地壳抬升后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剥离出露地表,花岗岩解理性,经侵蚀后形成峰丛,安徽天柱山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流水侵蚀作用强,B对;固结成岩...

试题推荐
题型:不定项选择 案例分析题

某新建商业用房的总投资为2500万元,开发项目的总面积为15000m2,预计3年后建成,从投资开始到投资全部收回的预期年限为13年。建筑投资为2000元/m2,该商业用房的销售价格为4000元/m2,周边同档次物业的价格水平为3500元/m2,预计该物业的利润为800万元。

确定该商业用房均价后,制订用于销售的价目表应包括的内容有()。

A.景观情况

B.套面积

C.楼栋号

D.单价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全世界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为此,某同学对铁钉锈蚀的条件产生了研究兴趣,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一周后,该同学观察到试管______(填字母)中的铁钉锈蚀最严重.

(2)常温下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______和______等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

(3)铁锈覆盖在铁制品表面,但不能阻止铁制品继续被锈蚀的原因是______ (填序号).

①铁锈能与内部的铁继续发生反应      ②铁的活动性非常强       ③铁锈很疏松.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20分)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1)结合所学,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4分)

“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2)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解读。(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3)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进行论述。(8分)

要求:选定一个角度;充分使用材料;论证逻辑清晰。

示例: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