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革命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依据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 * * 宣言》

材料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革命理想,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怎样的革命实践?为了维护革命实践的胜利成果,革命党人在法律上做了怎样的努力?从政体结构来看,孙中山理想的国家 * * 更接近以上那一国家的体制?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403/6e9066c48e86ce140fc4bd803b376eb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E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2007年3月26日,承德市潮白河流域“稻改旱”工程全面启动,今年计划把7.1万亩水田退还为旱田,以保证北京的供水。实施“稻改旱”工程是2006年10月京冀合作备忘录中确定的京承合作重要事项,是加强北京与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2题。

1、承德市政府作出农业调整决策的原因是 [ ]

A、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

B、水稻产量低于小麦、玉米,经济效益差

C、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需水量过多

D、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2、这项农业调整决策[ ]

A、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B、充分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

C、说明市场的需求量对农业生产的种类和产量影响最大

D、说明对食物的偏好是影响农作物品种选择的最关键性因素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