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校有若干女生住校,若每间房住4人,则还剩20人未住下,若每间住8人,则仅有一间未满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某校有若干女生住校,若每间房住4人,则还剩20人未住下,若每间住8人,则仅有一间未满,那么该校的女生宿舍的房间数为()。

A.4

B.5

C.6

D.7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403/57cf7bfacc0be5f1a5072bf5bb3f40d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对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痛并快乐说辣椒

对无辣不欢一族来说,吃辣椒意味着在酣畅淋漓中享受完美结合的痛与快乐。在美国及墨西哥,一些节日庆典中经常举办被喻为“狂欢节火刑表演”的吃辣椒比赛,观众看了都会有火烧火燎的感觉。

一般认为,降血压、助消化、抗菌甚至镇痛等作用是人们喜爱辣椒的原因。但美国著名“辣感”研究专家罗津博士认为,单凭“辣椒有益人类”是无法解释人们酷爱辣椒食品这一现象的。吃辣椒的各种好处与人们爱吃辣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爱吃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寻求痛苦。这种“享受消极活动”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高度发达。罗津通过吃辣椒实验来支持其“良性自虐”说。他让辣味从微辣、中辣到特辣等逐渐增加,直到参试者无法忍受为止。实验后对所有参试者的问卷调查表明,参试者最喜欢的恰恰是他们能承受的最高辣度的辣椒。这真是“心如刀绞却感觉良好”。

辣度的测试标准为斯科威尔辣度指标(SHU)。柿子椒的辣度指标为O单位,墨西哥辣椒的辣度从5 000至50 000不等,黄色哈瓦那辣椒的辣度为10万至35万之间,最辣的印度断魂椒为100万单位,可导致剧痛的纯辣椒素的辣度则高得惊人,达1 600万单位。其实,辣椒产生辣味的机理很简单。一项研究表明,辣椒素是辣椒自我保护的利器,可以抵御真菌侵染辣椒种子。同一种野生辣椒植株,如果种在真菌易于生长的环境中,就会产生很多辣椒素,而种在不易受真菌威胁的干旱地区,产生的辣椒素就较少。

严格地说,辣椒的刺激性并不能算是一种味觉,而只是一种灼热感,辣椒素刺激平日用于感受热刺激的痛觉感受器,就如同有人在你舌头上放了一把火。然而,人类很快就喜欢上这种“舌头被灼烧”的感觉。有证据表明,早在6 000年前,从巴哈马群岛到安第斯山脉,人们就已开始食用“驯化的辣椒”。之后,辣椒从美洲传播到了欧洲、亚洲和非洲;到16世纪中叶,辣椒已经在印度和中国广为人知了。

目前,人类从吃辣椒的痛苦中获得快感的具体机理尚无人能确认,但罗津认为,吃辣椒的快感属于一种刺激兴奋感,与过山车给人带来的快乐极为相似。他说,“人类,且只有人类,才会去享受一些‘本来就消极’的活动。此外,再也找不出喜欢辣椒的动物了”。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认为,“哲学家经常定义人类的基本特征——语言、理性和文化等等。在我看来,只需要一点就足够了:人类是唯一酷爱塔巴斯科辣沙司(一种极辣的辣椒酱)的动物”。同时,他也强调,人类对辣椒的喜爱纯属“意外事件”。

喜爱辣椒既没什么深层的含义,也没多少进化价值,喜爱就是喜爱。但是,从吃辣椒这种也许本身并不愉悦的活动中寻找快感,必须建立在复杂奇异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人类能坦然享受这种快感。

小题1:下列关于“痛并快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吃辣椒比赛被视为狂欢节目,参赛者如受火刑却又有酣畅淋漓的快乐。

B.辣椒有降血压、助消化、抗菌、镇痛等作用,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C.吃辣椒是一种“良性自虐”行为,看似“心如刀绞”实则“感觉良好”。

D.辣椒素作用于我们的痛觉器官,但它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刺激兴奋感。小题2: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介绍了吃辣椒是为寻求痛苦、人们喜辣无“理”而“妙”、吃辣椒体现复杂的自我意识等观点。

B.人类“享受消极活动”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高度发达,这就是吃辣椒的深层意义。

C.辣椒素是辣椒用来抵御真菌侵染进行自我保护的利器,辣椒素的多少与环境中真菌的多少成正比。

D.人类能够从吃辣椒的痛苦中获得快感,罗津和布鲁姆都以此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征。小题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辣度指标高达1 600万单位的辣椒,人们吃了后可以享受到极度的快乐。

B.四川人喜欢吃辣椒,属“无辣不欢一族”,这与盆地自古盛产辣椒有关。

C.人与动物的区别将不再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可定义为能否吃辣椒。

D.人类复杂奇异的自我意识,可以使人从本身并不愉悦的活动中寻找快感。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