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如图所示,两根细绳拉住一个小球,开始时AC水平,现保持两细线间的夹角不变,而将整个装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如图所示,两根细绳拉住一个小球,开始时AC水平,现保持两细线间的夹角不变,而将整个装置顺时针缓慢转过,则在转动过程中,AC绳的拉力FT1和BC绳的拉力FT2大小变化情况是()

A.FT2先变大后变小,FT1一直变小

B.FT1先变大后变小,FT2一直变小

C.FT1先变小后变大,FT2一直变小

D.FT2先变小后变大,FT1一直变大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401/a790230fb2e0fbf023557d5284d869a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B,C解析:[考点] 托收承付范围 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款项,必须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代销、寄销、赊销商品的款项,不得办理托收承付结算。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2分)

书外功夫

唐双宁

(1)当一个书法家的前提必须是字要写得好,但艺术源于生活,书外功夫也少不了。

(2)什么是“书外功夫”?我用六点来概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拓万丈胸。”

(3)“读万卷书”。文、史、哲的书都要读,读好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

(4)“行万里路”。念小学时没条件,我就骑着自行车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地走,行不了万里就行几十里。后来条件好了,我就尽量“行万里路”。我想说“身行”与“心行”的问题。人不可能穷尽天下路,不能“身行”,“心行”也是可以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也没去过洞庭湖,但因为他对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有非常透彻的了解,所以能写出这篇文章。

(5)“经万件事”。这里也有一个“身经”和“心经”的问题。经万件事,才能启发艺术灵感。

(6)“师万人长”。我最佩服的人物:第一是毛 * * ,第二是华盛顿,第三是诸葛亮。诸葛亮是典型的德才兼备,他到底是哪里人,到现在还在争,秦桧就没人争,连他的后人都是“我到人前愧姓秦”。书品即人品,人品是立足书坛的必要条件。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我记得那是送给蒋介石的。

(7)“抒万般情”。1999年我在庐山开会时,利用会议的间隙填了一首词《登庐山》。后来,我据此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奇峰天降,扼大江,取笑黄河兄弟。看谁是中流砥柱?虢人悄然不语,一戏泰岱,二戏华岳,三戏医巫山闾。乍晴乍雨,宠得一身脾气。忽来北国游客,踏尽匡庐,觅得前朝迹。太白俯首,陶潜甘居,一代狂人泣。狂人如此,遍寻天下,谁人能驾驭?信步之间,却在双宁脚底。”我也是只有到了庐山那个地方,才有这样的激情。书法和诗词的创作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一种激情,一种胸怀,你的书法可能很工整,也可能很像古人,但肯定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来。

(8)“拓万丈胸”。管仲曾一箭射中齐桓公,齐桓公后来却不计前嫌,任用他做宰相。没有这般胸怀,他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吗?从事艺术创作也一定要有胸怀,“拓万丈胸”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没有比双脚更高耸的山峰,没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没有比眼界更宽广的平原,没有比胸怀更博大的世界。”     (节选自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选文(6)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请为第(8)段补写一个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2分)

小题4:作者说“读好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请从下列作家和人物形象的组合中选择一组,仿照例句写一段话。要求:①句式一致;②体现人物特征。

曹雪芹—林黛玉 关汉卿—窦娥 鲁迅—祥林嫂

沈从文—翠翠 艾青—大堰河 巴金—觉慧

契诃夫—别里科夫 路遥—孙少平

苟且偷安,如泥土般隐忍;愤然觉醒,似火山般爆发。从林冲的性格突变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施耐庵内心的纠结与渴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