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第一题  某市政设 施工程全部由政府投资兴建。该项目为该省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且

题型:问答题

题目:

第一题  某市政设 施工程全部由政府投资兴建。该项目为该省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且已列入地方年度固定投资计划,概算已经主管部门批准,征地工作尚未全部完成,施工图样 及有关技术资料齐全。现决定对该项目进行施工招标。招标人在国家级报刊发布招标公告。因估计除本市施工企业参加投标外,还可能有外省市施工企业参加投标, 故招标人委托咨询单位编制了两个标底,准备分别用于对本省和外省市施工企业投标价的评定。招标人于2004年8月5日向具备承担该项目能力的A、B、C、 D、E五家承包商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其中说明,8月10日~8月11日在招标人总工程师室领取招标文件,9月5日14时为投标截止时间。该五家承包 商均领取了招标文件。8月18日招标人对投标单位就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问题统一做了书面答复,随后组织各投标单位进行了现场踏勘。9月5日这五家承包商均 按规定的时问提交了投标文件。但承包商A在送出投标文件后发现报价估算有较严重的失误,于是赶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半小时递交了一份书面声明,撤回已提交的投 标文件。  开标时,由招标人委托的市公证处人员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由于承包商A已撤回投标文件,故招标人宣布有B、C、D、E四家承包商投标,并宣读该四家承包商的投标价格、工期和其他主要内容。  评标委员会委员由招标人直接确定,共由7人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2人,技术专家3人,经济专家2人。   按照招标文件中确定的综合评标标准,4个投标人综合得分从高到低的依次顺序为B、C、 D、E,故评标委员会确定承包商B为中标人。由于承包商B为外地企业,招标人于9月8日将中标通知书寄出,承包商B于9月18日收到中标通知书。最终双方 于10月13日签订了书面合同。  问题

该工程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是否违反有关规定为什么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324/518d9885a3616b2a8a6e7d2df8078681.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地震云,事后之明?

  每逢有地震发生的时期,网络上总会出现相关“地震云”的照片。地震云到底是不是伪科学?海地大地震时它们又跑到哪里去了?

  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一个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随后几十年,中国和日本民间爱好者做了一些观测和总结,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通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

  关于“地震云”的生成机制,第一种是热能和水汽释放理论,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另外一种理论是说地震之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都会发生变化,于是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不少人利用类似理论预报地震,比如旅美华人寿仲浩就是其中一位。他靠看卫星云图上地震云带的位置做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报,并自称成功地报出2003年12月伊朗办姆地震。有的报道甚至称他为“读懂了云的语言”的人。

  “地震云”成为这些自发研究地震预报的人们关注的话题已经数十年,网上流传着无数声称是在大地震之前拍摄到的各种“地震云”图片,还有人统计比较各地“地震云”传闻和事后发生地震的相关性。他们声称,“地震云”出现后几天到几个月,在距离“地震云”数百到上千公里以内的地区,大多会发生地震

  与此同时,“地震云”几乎完全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它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学术名词。其不流行到连认认真真地用科学知识反驳“地震云”的文章都少之又少。讨论“地震云”的几乎只有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人士。不但欧美气象部门没有关于地震云的课题,中国气象部门和日本气象厅也没有。“地震云”的支持者对此的看法是由于“气象学家和地震学家片面地否认和牵强地用气象学理论解释”,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

  在气象学和地震学工作者看来,“地震云”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起码它还有这几个待解答的疑问:如何证实“地震云”是“潜伏”在普通云中的“地震使者”?如何证实地震之前会有如此大量的热能和磁场释放,并产生高空的云?“地震云”的出现和维持时间怎么与地震活动搭配?如果说“地震云”是地震的终端产品,那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选自《南都周刊》2010年第6期,有删改)

1.结合画线句,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地震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粗句子中的“大多”一词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题目很有特色,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本次估价背景情况如下:  估价目的是为确定房地产抵押贷款额度提供参考依据而评估房地产抵押价值。估价委托人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在实地查看和市场调查时,从估价对象的施工方××建筑安装公司获取了相关成本等资料。  以下为该房地产估价报告中估价的假设和限制条件内容片断:  (一)估价的假设条件  1.估价时点2009年6月18日的房地产市场为公平、平等、自愿的交易市场。  2.本报告假定估价对象在合法前提下,按设计的商业用途使用能够产生最高最佳效益,并在未来可持续经营。  3.本次估价以××建筑安装公司提供的资料及数据真实、合法、完整、准确为前提,若提供资料及数据失实,由此产生的估价结果失真,本估价机构不承担责任。  4.估价对象土地用途为商贸综合用地,证载土地使用权终止日期为2053年6月19日,剩余使用年限为44年。  遵循合法原则和谨慎原则,本报告估价对象为商业房地产(未单独办理土地权属证书),设定其土地使用权年限自估价时点起为40年。  5.估价对象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能满足其剩余使用年限内的正常使用要求,并得到有效使用。  6.估价委托人拥有估价对象完全权益,包括房屋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  7.任何有关估价对象的运作方式、程序应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8.我们于2009年6月25日至26日对估价对象进行了实地查看,不能确认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状况与实地查看之曰的状况保持一致,提醒估价委托人使用估价报告时注意。  9.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在进行实地查看时,观察到估价对象外部完整正常,但不能确定其有无内部缺陷,本报告假设其建筑质量可以维持正常的使用寿命。  (二)估价的限制条件  1.本次估价目的仅为确定房地产抵押贷款额度提供参考依据,不对其他目的负责任,超出此范同使用报告,本估价机构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估价结果未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资产处置、产权转移等费用对其抵押价值的影响。  3.根据× ×市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特征,本房地产估价报告应用有效期为半年,即自本报告估价时点起半年内有效。在应用有效期内,如果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并对房地产价值产生明显影响,应重新进行估价。  4.本报告仅供委托人使用,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向估价委托人和估价报告审查部门之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媒体上。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