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的旗帜。 A.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B.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

题型:多项选择题

题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的旗帜。

A.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B.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

C.生产力发展进步

D.代表 * * 党先进性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323/e44bac8658f8943e798e331a2dbe9a1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错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

(1)5月24日,温 * * * * 在映秀镇的废墟上主持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这次救灾采取了开放的方针。” * * 宣布。作为开放的具体内容之一, * * 说,“我们欢迎世界各国记者前来采访,我们相信你们会用记者的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报道灾情和我们所做的工作。”

(2)这是一次罕见的记者招待会,不仅因为它是在大地震废墟召开的,更因为它以开放为主题。它本身就是中国开放的象征,注定要成为传奇,写进历史。

(3)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这里的新中国首先是一个开放的中国,透明的中国。

(4)不开放竟可以致人死命,不透明竟可以致人死命,大地震用无数的生命尤其是成千上万个孩子的生命作代价,给我们上了这一课。这是何其惨烈的一课,这一课让我们撕心裂肺.这一课让我们永生不忘。无数的生命尤其是成千上万个孩子的生命,一起趟开了一条血路,趟开开放的血路,趟开透明的血路。将开放进行到底,将透明进行到底。这样的呼声正成为我们社会的新共识,正汇聚成我们社会的最强音。

(5)共和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公民可以这样自发地组织起来广泛参与救灾;共和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多支国际救援力量可以这样直达救灾现场;共和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什么时候,信息可以这样广泛流通,媒体可以这样广泛追问。

(6)而所有这一切,无疑,是因为中央政府自身的变革。中央政府不仅以救人为救灾的最高目标,从而在理念上完成了以生命价值为国家最高价值的转化,而且在实践中,也找到了让现代理念落地,让政治跟人性握手,让政治跟现代文明接轨的具体的路径。这路径就是更开放,这路径就是更透明。

(7)真诚总是有回报的。经此一役,中央政府的声誉冉冉上升。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民众与中央政府的合作,都在提速。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相信民间的善意,给了民间力量快速发育的空间。民间以救灾为契机,以空前规模进人公共领域,成为公共治理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民间力量的这种快速集结,正在解决中国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改革动力问题。正是从民间力量的快速集结中,中央政府看到了改革动力所在。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废墟记者招待会上,温 * * * * 会那么自信,那么果敢、坚毅。

(8)显而易见,在这次大地震中倒塌的不只是豆腐渣建筑,倒塌的更将是旧机制。一种全新的社会规则,一种全新的社会机制,正从大地震的废墟上崛起,从无数死难者尤其是孩子们的血泊中崛起。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中国人生存状况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距离公民社会并不遥远,中国公民社会正在形成。

(9)这一切其实是理所当然。巨大的生命悲剧,原本就应该用进步来补偿,一个民族的创伤,原本就应该用文明去修复。让开放抢在倒退的前面,让透明走在贪腐的前面,让开放和透明不再只是应急之宜,而是成为社会的常态,唯有这样做去,我们才能重建人心,重建机制,也才能告慰逝者,激励生者。

(10)但我们同时必须承认,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不平衡。开放和透明的进程,也是不平衡的。民众和中央政府固然因开放和透明而受益匪浅,但另一方面,对中 * * 整体利好,未必对某些人利好。只是,谁怕开放?谁怕透明?已经不问可知,昭然若揭了。

(11)问题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地震已经教训了我们,不开放不透明,就必然藏垢纳污,放大天灾人祸寄生于我们的体制之中,必然让我们民族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彻底扭转,那么不仅所谓开放救灾可能功亏一篑,所谓灾后重建也有可能蜕变成某些人的分肥游戏,从而蜕变成一场新的社会灾难。至于所谓政府转型,社会进步这些宏大愿景,就都无从谈起了。

(12)或许正是基于此番考量,废墟记者招待会上, * * 特别强调两个永不改变:“我们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以及国内其他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会改变,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从大地震的血泊中趟出开放的路,透明的路,从血泊中趟出一个新中国——这是中 * * 悲壮的新生之路,舍此,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2008年5月29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小题1:文章说,“这次救灾采取了开放的方针”,从全文看,“开放”体现在哪里方面?请分点概括。(4分)

                                                                               

小题2:这篇评论的语言热情洋溢,很有震撼力。请以第(4)(5)段为例,从修辞运用和表达效果上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文章为什么说“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题型:补全对话,情景问答
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完成对话。   

Kim: I, Tim,     1    
Tim: It was fantastic, really fantastic.
Kim: Did you go to the zoo?
Tim:     2    1 went to the aquarium. Look, here are my photos.
Kim: Were there any sharks?
Tim: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 but there were some really clever seals.
Kim: Wow,       3             4           
Tim: Well, I hung out with some friends and I bought a souvenir.

A. that sounds wonderful.
B.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C. No, I didn't. 
D. What else did you do?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