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腐蚀品着火时,不能用水柱直接喷射扑救。

题型:判断题

题目:

腐蚀品着火时,不能用水柱直接喷射扑救。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318/375336e5758920b6dc65f14c1f4d8bc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解析:石灰岩地下有可能会发现溶洞,A错。乙地河流地势上应从高出流向地处,根据地势高气温低的原理,河流应从气温低的地方流向气温高的地方,不是自南向北流B错。海拔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乙丙温...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说明莱布尼茨为何推崇中国儒学文化?伏尔泰当时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在此期间,通过交流,了解到各国运动员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欧美许多国家,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对以上成因解释最可能的是

A.地域文化不同

B.避孕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

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

D.饮食结构不同小题2:在各国运动员中,有许多是其他国家加入他国国籍的,例如乒乓球女子团体赛银牌得主新加坡的两名运动员都是华侨。对这种人口迁移解释最可能的是

A.他国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D.他国经济水平高,或在他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