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为探究赤霉素的某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器材:一定浓度赤霉素

题型:填空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为探究赤霉素的某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目的: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实验程序:种子消毒→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根据某次实验的观察得到以下记录:

实验设计方案中自变量为:()。本实验设计方案应记录什么实验现象?()。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315/a5dfe947c3db0f4ac5c51d51f33d6b0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给公交车鞠躬的少年

朱砂

  ⑴周末的黄昏,我乘坐开往市里的公交车回家。公交车上,乘客摩肩接踵,拥挤异常。

  ⑵公交车路过位于市郊的第19中学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背着书包从前门挤了上来。

  ⑶少年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英语单词。

  ⑷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个孩子是个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在我的印象里,走在路上还想着背诵英语单词的一定是即将面临重大人生选择的孩子。

  ⑸车内的灯光很暗,只一会儿,少年便无奈的将小记事本放进了口袋,转身背靠在甬道旁边的椅子上。他刚想眯一会儿,忽然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少年扭头去看,竟是隔着一排座上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脸上长满了老年斑。老先生冲少年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少年一脸惊喜,快速地挤了过去。老先生站起身,把座位让给了那个少年,然后自己向后车门挤去。

  ⑹汽车继续向前走,人群沉默着,只有车厢里的喇叭偶尔提醒着大家上下车,下一站又将到哪儿。

  ⑺少年也许是太累了,小小的脑袋靠在窗玻璃上,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那一刻,我真的替那少年庆幸,庆幸他能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⑻窗外华灯初上。马路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像一群群等待迁徙的甲壳虫,步履维艰却秩序井然地在如流的车道上行驶着。

  ⑼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终于驶进了市区,人们陆陆续续地下车,车厢里渐渐松了许多。

  ⑽我正盘算着晚上吃点什么,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从旁边的人行横道上横穿过来。司机眼疾手快,猛地向右打了一下方向盘,巨大的惯性使毫无防备的人群齐刷刷地向左倒去,车厢里本能地发出一阵惊叹。

  ⑾车里的喧哗惊醒了昏睡中的少年,少年下意识地睁开眼,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不再睡觉,而是把头扭向了窗外。

  ⑿又过了几站,少年站起身往外走,看上去像是要下车了。然而,少年并没有挤到车门口,而是愣愣地瞅着车门旁边,脸上写满了惊讶。

  ⒀顺着少年的目光我看到那个刚才给少年让座的老先生竟然还在车上!原来,老人并没有下车,而是一直站在了后门旁边。

  ⒁下车的人群推拥着少年向前,路过老先生身边,老先生轻轻地冲少年笑了笑。

  ⒂车门关上了。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⑸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⒀中加粗的词“竟然”是一个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请结合文意,分析该词在这段话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老先生和少年,没有一句人物对话,人物形象是通过什么描写展现出来的?请选择一个人物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存在可能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发震断裂,下列关于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A) 抗震设防裂度是8°,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150 m

B.(B) 抗震设防裂度是8°,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乙类,最小避让距离200 m

C.(C) 抗震设防裂度是9°,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丙类,最小避让距离300 m

D.(D) 抗震设防裂度是9°,建筑物设防类别为乙类,最小避让距离400 m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