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12年6月18日,国家 * * 胡 * * 在墨西哥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赞赏其重视对华关系。

题型:问答题 论述题

题目:

2012年6月18日,国家 * * 胡 * * 在墨西哥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赞赏其重视对华关系。有人说,中国和法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政体不同就是因为两国的国体不同。请你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谈谈看法。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315/0bc56195c6295d46667d63f5f44bb42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代之以健少旧毡笠多枚,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急治任里回、归

B.愈则不功负责

C.医虽小道,之不精研究

D.无力医邀请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傅又沉思久傅诊 

B.具告所言脑髓亏耗

C.试汝诊之谓非鄙人所误耶

D.问王归意,疾告王具傅所治之法告之小题3:下列四个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就诊于太医院某。

B.遇诸途。

C.试之何如。

D.今傅君代之以健少旧毡笠多枚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傅 命 归 家 遍 觅 健 少 所 用 旧 毡 笠 十 余 枚 煎 浓 汤 漉 成 膏 旦 夕 履 之 王 归 家如 法 治 之 疾 果 愈。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3分)

②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4分)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面貌,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材料一:

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晖现状时,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