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一种新发现的细菌中有a、b、c等基因,如图9表示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得到的片段。下列

题型:多项选择题

题目:

一种新发现的细菌中有a、b、c等基因,如图9表示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得到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a、b、c中都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B.基因a、b、c的片段可以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得到的

C.基因a、b、c属于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进行自由组合

D.若利用某药物阻止基因a的表达,不一定能阻止基因b、c的表达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308/2d40529f75956bab5c631f7462540ab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C, D解析:《全国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系列教材-纳税服务(初级)》,,与传统的窗口服务相比较,互联网服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便利性、开放性、低成本性。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钱女士,60 岁,患高血压病一年,搬至新居三个月,近期因老年秧歌队在宿舍楼前操场排练,鼓乐齐鸣。钱女士感眩晕、恶心、失眠,脉搏加快,血压波动较大。(135~136 共用题干)

针对引起症状的原因,社区护士应

A.指导病人经常开窗通风

B.指导病人调节心理适应度

C.指导病人适时调节室内明暗度

D.协调秧歌队另选排练场

E.指导病人室内摆放鲜花调节心境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常 秩 传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曰:“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校书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见秩与语,辄欿然自以为不及。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称荐之,翕然名重一时。

  初,秩隐居,既不肯仕,世以为必退者也。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闻望日损,为时讥笑。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阴变其法,民受涂炭。上下循默,败端内萌,莫觉莫悟。秩知其必败。”绍圣中,蔡卞荐立为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用为崇政殿说书,得召对,又请以为谏官。卞方与章惇比,曾布欲倾之,乘间为哲宗言立附两人,因暴其行状事,以为诋毁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视,言其不逊,以责惇、卞。惇、卞惧,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选自《宋史·常秩传》)

  【注】①立,指常秩的儿子常立。②欿(kǎn)然:谦虚,不自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不中,居里巷——屏:退隐

B.请贬立,乃监永州酒税——黜:罢免

C.先帝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亮:谅解

D.先朝命,何为不起——累:屡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闻望日损,时讥笑——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B.异日不能用卿,当去耳——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不敢不来——南取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

D.秩死,使门人赵冲状行——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秩屡次拒绝到朝廷为官,后来之所以改变态度,既是因为皇帝不断催促逼迫,不得不去,也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当时的变法运动。

B.常秩认为当时社会有两个主要忧患,一是法令制度还没有制定建立,二是风俗趋向于奢侈靡费,有些普通民众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

C.这篇史传对常秩的叙述较为客观全面,并没有一味褒奖,也讲到他在担任谏官和侍从时恭顺谦让,缺乏建议,被当时的人嘲讽讥笑。

D.常秩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本擅长《春秋》之学,但因觉得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自己的学说。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