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每个序列,每个素材都可独立包含99个数字标记。()

题型:判断题

题目:

每个序列,每个素材都可独立包含99个数字标记。()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304/a9af158556a77cabaf80578bacd8b06c.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解析:早期人们认为: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这是不同生物差异的直接原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与蛋白质的生物性状密切相关;蛋白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理解的具体化: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中介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人既是一个实践者,也是一个理解者,而人的理解渗透到理论与实践的整个过程,成为其中至为关键的中介性要素。而具体化,则是理解发挥其中介作用的关键所在。

首先,理解的具体化表现为语言的具体化。作为当代西方实践哲学复兴的代表之一,德国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曾把语言看成是对普遍东西的真实具体化。人们通常只注意语言的工具性,视之为在使用者之外客观存在的工具。然而,伽达默尔却侧重于对语言进行生存论的分析,强调语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要素,语言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存论意蕴。作为我们的语言,它渗透着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经验。语言在我们的使用中,不仅把普遍化的共性的语言具体化为文本中的私人化的个性的语言,而且也与使用者的个人的生存经验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获得了一种具体化的呈现。

其次,理解的具体化还表现为情境的具体化。按照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理解不是要求理解者放弃自身的立场,恰恰相反,它要求理解者坚守自己的立场。文本固然代表了作者的立场,是作者意图的具体化表达,但它一旦获得自己独立的文本化存在形式,就逸离了作者的原始情境,失去了自己本初的具体性,而成为一种有待确定的状态。在一切理解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文本的叙述与我们对于有争议的现实的理解之间的意义问题。因此,文本的理解不是要去复制作者的原初意图,而是要在文本所代表的普遍性和理解者自身的特殊性之间进行中介,从而创造出文本的新的意义。理解者必须从自身的具体情境出发展开对文本的理解,以便使文本的普遍意义在理解者的诠释学情境中具体化,形成文本的具体的新生意义。情境的具体化是达成根本理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理解的具体化还必须落实到问题的具体化层面。对文本的理解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它始终渗透着理解者的能动作用。当理解者把自己的诠释学情境导入到文本的理解之中时,他必须对这一情境进行深刻的反思,以便在特定的问题域中与文本展开诠释学对话。诠释学对话发生在文本与理解者之间,是在文本所代表的作者情境与理解者自身的情境中展开的。要使这场对话成为真正的对话而不是文本的独白,理解者自身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的具体化使理解情境的具体化得以实现,也为文本的意义创生开辟了道路。理解者在对话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漫无边际的,而应该是包含某种界限的问题域中的问题。没有界限的问题乃是空的问题。要使问题成为有意义的真正的问题,理解者不仅要对文本的情境做出深入了解,而且还必须对自身的诠释学情境做出深刻的反思,惟其如此,理解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才能围绕着真正的问题而有效地展开。

所以,理解的具体化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要中介。要克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实现理解的具体化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理论要掌握群众,不能依靠外在强制灌入,而要通过群众的自主理解来实现,理论是要通过群众的理解来发挥作用的。理解的具体化乃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之合理转化的重要保障。

(选自2010年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

下列关于“理解的具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的具体化”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必要中介,是克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B.“理解的具体化”表现为语言的具体化,即把普遍化的共性语言具体化为文本中私人化的个性语言。

C.“理解的具体化”还表现为情境的具体化,而情境的具体化是达成根本理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D.“理解的具体化”必须落实到问题的具体化层面,而做到这一点可以使理解情境的具体化得以实现。小题2:

下列表述,与伽达默尔的观点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语言是对普遍东西的真实具体化,是在使用者之外客观存在的工具。

B.我们的语言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存论意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要素。

C.文本固然是作者意图的具体化表达,却失去了自己本初的具体性。

D.理解者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从自身的具体情境出发展开对文本的理解。小题3:

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的理解是在文本所代表的普遍性和理解者自身的特殊性之间进行中介,从而创造出文本新的意义。

B.诠释学对话是在理解者自身的情境与文本所代表的作者情境中展开的,不应是文本的独白。

C.理解者对文本的情境做出了深入的了解,一般就能提出包含某种界限的问题域中的问题。

D.理论要通过群众的理解来发挥作用,这种理解不是外在的强制灌入,而是群众的自主理解。

查看答案
题型:填空题

材料一:中美两国科技创新能力对比

 研发经费(亿美元)研发经费在GDP中的比例(%)科研论文被应用次数(次)发明专利数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对外技术依存度(%)
中国180(2003年)1.32(2003年)2.781.850
美国2922(2002年)2.82(2002年)12.23约505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用矛盾分析法观点说明“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道理。(6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