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材料一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材料一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从来读儒家的书的,总觉得他有一个矛盾,便是他忽而主张君权,忽而主张民权。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

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主张的主要意图。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225/2ce23a171fea417bbf0d79a78d5957b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E解析:HAV基因组全长由7472~7478个碱基组成,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RF),1个5'NCR,1个3'NCR,TATA。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 ]了原本的限制,[ ]了原本的范围,[ ]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①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②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③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④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⑤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

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

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

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