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什么是酸雨?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题目:

什么是酸雨?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9/0218/519b52555f5496a47801b483e38ab33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解析:右枕部着地,患者表现左侧瞳孔散大,可推断出患者为左侧(硬膜下血肿)对冲伤,左侧硬膜下血肿可能性最大。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

四百多年里,它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了一段段高墙又     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坍圮  散落  剥蚀  淡褪

B.淡褪  坍圮  散落  剥蚀

C.剥蚀  淡褪  坍圮  散落

D.散落  剥蚀  淡褪  坍圮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材料题一
材料一 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
——摘自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