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唐朝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对农业生产发展所起到的主要促进作用是()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唐朝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对农业生产发展所起到的主要促进作用是()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C.只征土地税,废除人头税

D.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租庸调制的内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做庸,也叫“输庸代役”。租庸调制中以纳绢来代役的方法,在均田制的同步实施下,使农民在有土地耕种的同时保证了农耕的时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A不对,B不对,这是唐朝中后期两税法的实施;C不对,这是在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后。考点:本题考查租庸调制。点评:隋和唐前期推行的租庸调制,有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又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光导纤维是由“纤芯”和“包层”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的,中心部分是纤芯,纤芯以外的部分称为包层。光从一端进入,另一端传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

B.增大光从端面入射的入射角,在端面处可能发生全反射

C.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同

D.若红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时,恰能在纤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紫光以同样角度入射时,将会从另一端射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