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1992年3月16日,某社区约40名村民由于曾经参与卖血,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怀疑该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题目:

1992年3月16日,某社区约40名村民由于曾经参与卖血,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怀疑该群体中有村民已经是艾滋病患者,紧急通知该群体进行血液检测。

采集可疑血样的操作、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答案:

参考答案:

采集可疑血样的操作、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1)若进行HIV抗体、抗原检测,常用的样本是血清或血浆。

1)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抽取3~5ml静脉血,室温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离心,尽可能地吸出血清备用。

2)血浆样品采集和处理:抗凝剂最常用的是K2EDTA,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5ml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或直接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反复轻摇,室温放置,血浆和血细胞会分层,尽可能地吸出血浆备用。

3)送检要求:经HIV初筛实验室进行初筛检测后,若需上送的样品,只送血清或血浆,标本量要求达到1ml,最少不能低于0.7ml,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将可能被拒收。标本用螺口的血清管装,在管外标记好病人姓名;每份标本需填写"HIV复检送检单",表格内资料要填写齐全,送检时与标本分开放置。

应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第一层容器:装样品,要求防渗漏。样品应置于带盖的试管内,试管上应有明显的标记,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在试管的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随样品应附有送检单,送检单应与样品分开放置。第二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将试管装入专用带盖的容器内,容器的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第三层容器:放在一个运输用外层包装内,应易于消毒。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

(2)若进行HIV核酸定性检测最常用的是血清、血浆或血细胞。

1)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同上述血清样品采集和处理。

2)血浆和血细胞样品采集和处理:抗凝剂最常用的是K2EDTA,采集的抗凝血应在4~8小时内分离PBMC和血浆,否则应在24~48小时内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3)样品的运送和保存:4℃冷冻送检采集的抗凝全血,采集后务必在24小时内送到目的实验室。分离出的血清、血浆、血细胞、PBMC均立即放入﹣80℃冰箱备用。样品的包装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

(3)若进行HIV核酸定量(病毒载量)测定最常用的是血浆:

1)抗凝剂的选择:不同病毒载量检测方法选用不同的抗凝剂,最通用的是K2EDTA。

2)血浆样品采集和处理:同上。

3)样品的运送和保存:同上。

(4)若进行CD4+和CD8+T淋巴细胞检测使用的样品是抗凝全血。

1)抗凝剂的选择:最常用的是K2EDTA。

2)抗凝全血的采集: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5ml静脉血,转移至加有抗凝剂的试管,或直接用加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血后立即握住试管两端颠倒混匀数次,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防止凝固,但用力不可太猛,避免溶血。

3)样品的运送和保存:尽可能快地在24小时内将样品送至目的实验室。在室温(18~23℃)下保存和运送样品,避免过冷和过热,一般春、秋、冬季无需冷藏,天气太热时,需要用一个隔热的容器装样品,并且把这个容器放于另一个有冰袋和吸热物质的容器中。样品的包装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某商厦1993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500m2,建筑面积8200m2,高20.4 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
2010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1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
21时35分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对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描述正确的有( )。

A.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天花板不应小于0.50m;位于门边时,其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

C.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灯光式)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2.00m

D.如天花板的高度较小,疏散指示标志也可在疏散门的两侧墙上设置,标志的中心点距地面高度应在1.30~1.50m之间

E.悬挂在室内大厅或走道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